21日上午,正在北京舉行的高校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學術討論會,高朋滿座。從儀器平臺建設與共享、到技術與方法,再到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,三個分會場主題明確,臺上發(fā)言者言論精彩,不時引來臺下傾聽者的議論或點評。
《儀器平臺建設與共享》現(xiàn)場關注的人數(shù)zui多,《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》話題關注者也不在少數(shù),《技術與方法》關注的則略顯遜色,不過與其他兩個會場不同,本網(wǎng)注意到,技術與方法會場的關注者中,有友人在場坐鎮(zhèn),又自成一道風景。
有趣的是,由于同時對三個不同分會場中的話題關注度不同,有幾位老師只好跟本網(wǎng)小編一樣,在三個會場中,打起了“游擊”,坐在分會場二zui后排的一位老,兩次在兩個分會場遇到小編后,拿著日程表,認真地詢問:“你剛剛?cè)サ哪莻€會場,輪到誰講了?我希望聽到某某老師的演講。”
下午開設了兩個分會場,原來關注《實驗教學與實驗室管理》的部分聽眾,移師另外兩個會場。
《技術與方法》分會場,按照一位聽眾的說法,“因為分會場的四大主持(李五一、王衛(wèi)榮、王衛(wèi)國、李曉林),整個分會場氣氛變得異常活躍”。互動交流成為一種常態(tài)。主持人之一,浙江大學實驗室的李五一指出,在有限的時間內(nèi),請大家縮短原本冗長的演講表述,專揀重點講,留給聽眾們一些提問的機會。
專業(yè)的主持人、專業(yè)的演講者、專業(yè)的聽眾,三者有機的參與,將分會場變成了一個小型的互動沙龍。正如主持人在結(jié)束語時指出:“感謝大家讓我們有了一個思想碰撞、激蕩思維的機會。”